繁
首页
关于协会
会长专栏
培训课程
导师/专家课程
课程安排
思维导图
基础介绍
学习资讯
作品图库
认证项目
认证项目
认证方式
认证更新
认证查询
联系我们
首页
关于协会
会长专栏
培训课程
导师/专家课程
课程安排
思维导图
基础介绍
学习资讯
作品图库
认证项目
认证项目
认证方式
认证更新
认证查询
联系我们
简
繁
思维导图与心流
为何我们的表现未能达到最好?
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领域表现出色,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个人生活中。然而,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:为何自己的表现往往未能达到最佳水平?尽管有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在条件,掌握着所有必要的资源和工具,但是我们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?
美国有一位名叫添高威的网球教练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答案。有一天,他需赶往城中处理一项急事,于是委托一名滑雪教练暂代他给学生授课。归来后,添高威惊讶地发现学生们的表现竟超越了他亲自指导时的水平,很多人已经掌握接发球技术。滑雪教练表示,他只做了鼓励并指导学生关注球本身。这启发了添高威,令他领悟到传统教学法过于强调标准动作,忽视了对目标的专注。于是他革新了一套教学法,指导学生专注于网球,而非动作本身。这种方法的成效显著,引起了各界关注,还受到了企业邀请,分享他的创新教练理念。
添高威认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,但是由于各种干扰因素而影响了他们的最终表现,用公式表示为:表现等于潜能减干扰。换句话说,在潜能在稳定不变的情况下,干扰越大,越影响人的表现。这些干扰一方面是来自外在因素,如嘈杂环境,过多的微信信息,大量短视频等等,另一方面的干扰则来自内在,如注意力不集中,目标感不强,缺乏自信,焦虑等等。因此,要在工作,学习以及生活中提升我们的个人表现,除了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以外,还要尽可能减少这些来自外在和内在的干扰。外在干扰,可以通过物理隔绝的方式进行屏蔽,如换个安静的地方办公,使用手机的“工作专注”模式减少信息通知,删掉短视频APP等等。然而,内在的精神干扰该如何减少呢?
如何减少内在干扰,达到最佳状态?
关于人如何获得最佳状态的研究,不得不提米哈里的心流理论。所谓的心流,其实是这样一种状态:人们在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,那种沉浸其中的忘我状态。这个词英文叫做“ flow” ,流动的意思。换句话来说,那是一种注意力不被打断的连续状态。米哈里认为人之所以不能达到最佳状态是因为“精神熵”作怪。“精神熵”是借鉴了物理学中“熵”的概念,被米哈里应用在心理学领域,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意识会从有序状态趋向于无序和混乱。一旦意识变得无序,也就意味着,人的内心失去了秩序,变得焦躁不安,无法集中注意力,不能实现任何目标,这就是精神熵给人们带来的内在干扰。而心流就能提供一种对抗精神熵的有效途径,使人从无序混沌中得到解脱,专注于一件事上从而让精神能量源源不断地涌现。
心流出现需要创造的条件
1.清晰的目标
米哈里认为要产生心流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清晰的目标。心理学实验发现,当一个人无所事事,漫无目的的时候将会陷入精神的无序状态,他的精神会涣散,俗话说没有精气神,也会陷入忧虑、恐惧和无聊这些负面情绪中。而目标清晰明确的人,就会采取各种方法,来达成这个目标。例如马拉松运动员,会给自己设定前进的目标,这样他才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补充水分,什么时候要放慢脚步保存体力,什么时候要加速突围等等。这时候的人,内心便是有序的,内在干扰最少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。
2.及时反馈
及时反馈是创造心流时刻的另一个要素,它能让人在每完成一步之后,立马知道自己的情况。跑马拉松的人,会将漫长的路程分割成不同的阶段用来监测自己的配速,例如每3公里为一个里程碑。每当到达一个里程碑,用时是否达成了当初设定的目标?如果没有是否要调整后面的策略?这种及时反馈能时刻提醒自己正在做什么,把注意力放在当下。
3.挑战的难度与能力匹配
除了清晰的目标和即时反馈外,心流的实现还取决于挑战的难度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匹配。高能力者若从事低挑战性的任务,容易感到乏味; 低能力者若从事过高挑战性的任务,容易感到焦虑。若一个活动只有无聊或焦虑的感受,那么是很难保持持续参与的。然而,在无聊与焦虑之间存在着一个神奇的空间,人们很容易进入专注的心流状态,这就是心流通道。米哈里指出当挑战的难度略高于个人技能的5%至10%时,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。那些竭尽全力往终点冲刺的马拉松运动员,也在挑战与能力之间找到了平衡。
思维导图与心流
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,根据现代科学对大脑中枢神经工作效率的测量,大脑在一秒钟内只能处理大约126比特的信息。若以一个人活到90岁计算,在一生中每天保持清醒16小时的情况下,其大概只能处理2384亿比特的信息。然而,大多数人使用大脑的效率可能会更低。这听上去是个很庞大的数字,但事实上,外界每秒出现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人脑的处理能力。那么我们就需要有选择性地注意到某些当下重要的信息,而忽略其它。这些与当下任务无关的信息又可以称为“干扰”因素。然而,很多人会被这些“非重要的信息”干扰,从而让自己处于无序状态。试想一下,你在公司写年终总结的时候,可能有无数的想法在脑子里飘过:会议上的那个错误发言是不是让同事们对我印象大打折扣?晚上下班和朋友去哪家餐厅吃饭好?今年双11要买什么?下个周末的约会我应该穿什么呢?这些想法和当下你要写总结的任务是无关的,但是会给你造成干扰。还记得上文提到网球教练添高威提出的公式吗?表现等于潜能减干扰。要减少干扰,创造更多心流时刻,才能让你的工作,学习,生活表现得更好。
思维导图作为提升大脑效率的工具,能够有效降低干扰因素,符合创造心流的三个条件:清晰目标,及时反馈,挑战与能力匹配。
1.思维导图能够让你聚焦思想,明确目标。
在创作思维导图时,无论是采用纸笔还是电脑绘图,我们都需要准备一个承载思维导图的载体,一张白纸或一个新建空白的绘图文档。当把这些空白的载体展现在面前时,就像是一个开启思考的仪式,如同跟大脑说“我要开工了”。这时候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绘制思维导图这项任务上。思维导图的一大要素“中心图”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考目标,当在纸张中心或电脑屏幕中出现“中心图”时,你便可以进入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空间。接下来的思考要围绕这个目标,与此无关的想法/干扰就会被屏蔽。
2.思维导图能提供及时反馈,让你不断修正思路。
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,我们从中心图发散思考,延伸出主干,分支,让思绪流动起来。同时,我们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添加、修改、删除和调整信息(关键词),找到不同信息中的关联,提供实时的反馈和记录功能,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持专注,避免走神,保持心流状态。完成一幅思维导图后,这就是一份解决当下问题的答卷,成就感满满,也为下一次做得更好提供了正向积极的反馈。
3.思维导图能提供适当的挑战,激发你的思考。
在灵感枯竭时,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创意激发工具。人的大脑存在惰性,如果让你想3个形容自己的词语,你不会说出第4个。当你找到1个解决方案时,大脑就不会思考出另外一个新方案,除非你一开始就计划要有plan B。思维导图可以在一开始便给大脑下“思考指标”,决定要想出多少个方案。具体做法是,先绘制主干或分支线条,然后再填写关键词信息。如果要想到4个方向,那么可以先画4条主干,如果要想到6个方案,可以先画6条主干。背后的原理是,人类大脑有完形补全的心理机制,看到空白地方就有想要填上的倾向。这样做就能“迫使”大脑进行思考,接受“想出更多”的挑战,从而激发创意思考。
另外,在做信息记录时如阅读笔记,常规的内容摘抄只是线性的被动思考,未能让人深入理解内容或者是将信息内化。当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,因要精简信息,提炼出关键词,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给大脑的挑战。而这些挑战的难度是自己可控的。你既可以要求自己将大段文字提炼出10个关键词,也可以是3个关键词,甚至是1个关键词。
当一项任务出现清晰的目标、即时反馈、挑战与能力匹配的时候,就会出现心流体验,这可帮助你减少干扰从而提升自己的表现。如果你想创造更多心流体验,就要想办法让你正在做的事情满足这些条件,使用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。
孝文